夷夏纵横谈之五.文明与文化的易经模式

 

说到文明,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说到文化,一般认为,文明这个概念外延比文化要广。文化是文明体精神和意志的状态,包括思想,信仰,风俗,文学艺术等,一言以蔽之,就是意识形态,而文明则还包括与这一形态相关的政治,军事,法律等社会机制和这一机制所依据的经济基础。

因此,文化是精神性的,而文明则至少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种状态,有时,也可以将物质与精神间的过渡状态,即人和人所组成的社会结构单独立出为社会文明,并且,社会在文明系统的功能意义上比物质和精神更重要。社会的重要性就在于对物质和精神的有效组织上。

 

文化人大致是知识分子,但并不全都是文明人,大多数生活腐化,贪赃枉法的人文化程度是很高的,《废都》中对当代中国文化人的刻划入木三分,他们不但不文明,简直腐朽了,其实,自宋以来,中国文人就是这付嘴脸,而且,国难当头时,他们还会卖国求荣。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侵略者的行为惨绝人寰,但很多德国日本军官都受过高等教育,可谓温文尔雅,《霸王别姬》的电影中日本人崇尚京剧也是一个例子。

但是,如果野心雄心蒙蔽了正义,就变成野蛮。

 

孔子也十分推崇进取心和正义感的,义在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中排在第二,日本人明修神道,其实是以儒治国的,他们的儒学只有三德(义礼智),没了仁与信,无头无尾。在三德之中,又首重一个义字,但没有仁节制的义,只能算是勇,这就是日本人的尚武精神。孔子说:“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就是由这些君子和小人组成的,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组织功能。

 

孔子对君子的定义也很辨证:“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说法同样适合于对文明的定义。文明的物质方面如果盖住了精神,那么这文明就过于野蛮,比如说欧西文明的野蛮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阶段,或者德国的纳粹,日本的军国主义,美国的霸权主义。

 

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同样是“质胜文则野”,不同的是,它们属于文明大转换期的产物,所采取的野蛮方式也将被历史认同为“矫枉过正”的典型方式,就如汤武革命,秦始皇改制。

相反,如果文明的精神方面完全套住了它物质方面的自然禀赋和需求,文明就会停顿,文明的释义者们即文化人就会泥古不化,老是引经据典,搬出些陈年谷物来咀嚼,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太泥古,太“史”了。王莽改制的失败和宋朝的灭亡就是“文胜质则史”的例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前是泥了儒家传统的古,现在又大部分泥了西方传统的古,虽然,西方传统还不算太古,但已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了。

 

对文明的探究还可以作地域上的分析。

我们将人类文明称为大文明,再根据各地不同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将人类划分为几个较大的地域性文明。比如说欧西基督教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或东亚儒教文明等,有时,大的地域文明还可以再划分为子文明,欧西文明就可以划分为欧洲(西欧)天主教文明,美国(新教)文明,俄罗斯及东欧的东正教文明等,而日本文明在东亚文明圈中也是一个独立的子文明。南美洲也可以说是欧西文明的一个子系统,但他的独立性在日益加强。

 

这两种文明系统的分割方式尚未包括古代人类的文明成就和状态。

历史是文明发展的现象学,文明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

 

为什么有些古代文明早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记载中想象它灵光的闪现,或者从沙漠深处挖掘出它曾有过辉煌的碎片,而另一些文明未曾成熟就已夭折,与它们相反的是,中国文明四千年屹立不倒,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混合基督教文化后也能借尸还魂,创造出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发达,最有影响力的欧西文明。

 

文化不是一个结构上或精神上高于文明或者在广延上次于文明的概念。它们应该有相同的内涵,只是运行机制不同罢了。

 

文化与文明都必须从“文”开始,文是文字 ,图象文字,是对事物的表象,但带有较大的抽象性质。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把感性认识的长期积累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初步总结。古者包牺氏俯仰天地,始作八卦就是中国文明的曙光,八卦的卦象就是最初的文字系统化。而在文字系统化之前,所有的人类创造只能算是偶然发现或必然压迫的结果,包括语言,火与石器,石弓石箭,陶器等,甚至文字本身在没有系统化之前也只能算是个别性的偶然事件。

 

因为,原始人类在自然面前所采取的态度基本上是消极的,反应性和功能性的,只有文字的出现和系统化才使人类能够有所依据而采取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自然。

 

文字的系统化是长期积累和深思熟略的结果,只有它才代表文明的真正开始。

 

在汉语中,文化与文明发生在不同时代。

 

文化是一个已有文字(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民族对己族人的教化和对四方民族的潜移默化,其卦为巽,巽者顺也。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君子德风,小人德草,风过而草偃。这就是文化的教化作用。

而文明则代表了某一强势民族将其特有文化明示天下,佐以技术,经济,政治,军事等强力手段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其卦为离,离者丽也。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春秋时,周文化在中原日渐衰落,只靠着孔子在鲁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

“克己复礼”,但孔子在当时并不代表时代的主流思潮。而东方的齐,南方的楚,西方的秦,北方的晋,都已经吞并了不少诸侯小国,而且在各自不同的地域融合并吸收了当地的蛮夷文化,再加上东南的吴或越,这就是春秋五霸。

 

齐人“阔达而多匿知”,有姜太公的遗风,管子晏子都是经世济民大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有著作传世,孙子的兵法更是智计百出,鬼神不测,邹衍的五行学说和大九州论更是闳大不经,眼界高越,这些都是齐人的“匿知”(相当于秘学),他们有一种非正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即便是小民,也有急智,孟尝君门下就收罗了鸡鸣狗盗之徒,在危急之时,就派上了大用。只是齐国自太公建国至于季末,近八百年,文化周期已然完成,在战国末年诸侯纷争意图一统天下时,他只能置身事外却又咨议横生了,因此,稷下学派的空谈就空前发达。

 

楚人“剽轻”(浪漫而多变),项羽是最好的例子,伍子胥也很“剽轻”的,只是父兄被戮,只能为家仇而叛国,名成身就却死不得其所,悲剧色彩太严重了。不过,楚国的英雄都带了些悲剧色彩,屈原自沉汨罗为他们涂上了一层文化的光辉。在屈原的《离骚》之前(不要忘记,离者丽也,易象为日,〈离骚〉即〈太阳之歌〉,屈原为楚国贵族,封地在屈,楚人是火神祝融之后),老子和庄子已经将楚人浪漫多变的性格在文章中发挥得淋漓至尽。

 

三晋之人任侠使气,所以燕赵多慷慨之士,司马迁〈游侠列传〉中的豫让,聂政,和荆轲都是三晋(赵魏韩)之人,包括魏公子无忌的门客侯嬴和朱亥,他们都是杀身取义的大侠,即便是出将入相,风格犹存,蔺相如庭折秦王,廉颇负荆请罪的典故都是这种侠义豪情的写照。另外,三晋之人多权变,这也是侠气使然,苏秦苏代,乐毅乐乘纵横燕赵也就顺理成章了。

 

秦人淳朴,有上古遗风,重农而尚武,并且立国比其他诸侯晚了三百余年,地处偏僻,不与中国诸侯会盟,各国也将他视作夷翟之人,但也正因为秦国文化落后,传统保守势力薄弱,新法在商鞅死后仍然得到贯彻,秦人内务耕稼,外劝战功,以刑法立国,招致天下能人志士,在几代君王的努力下,秦国很快就发展成七国中经济,政治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秦人的文化是务实,崇法,尚武,这是一种新文化,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完全是依据了这种新文化。

 

文化是部族性的,反应某一部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族群结构,和宗教信仰,,带有较大的地域性质,重视地缘和血缘,主要神祗为自然神和部族神,主要生产方式是农耕和畜牧,这种情况即使在部族发展为城邦国家或方国霸国后也改变不大,部族或国家事务一般由长老和长老院处理。

 

文化在易象上释义为坤,坤即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祖尊老,保守传统为其特征。

在西方语言中,文化写作culture,栽培,养育的意思,也是它与土地深刻联系的证明。

而文明恰恰相反。

文明必须是普世性的,反应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普遍性,是强势文化在逐渐融合,吞并其他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新文化。

部族的融合,不同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的交换产生集市并不断扩大为城市,工坊和商市的出现要求对城市进行组织,对城市的组织颖现出国家(城邦),因此,在西方语言中,文明就是civilisation(城市化,市民化),词根是civil(民事),或者cité(城市,城邦),市民,公民则称citoyen,这是拉丁语系,在日尔曼语系城镇称为堡bourg,市民则是bourgeois,  汉语有时直译为布尔乔亚。

 

市民或公民都是脱产之人(déculturés),中国古时候称作国人的,相对于野人.

市民和国人已不再从事农业或牧业生产,他们居住在城市里,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叫礼civilités,狭义上的文明,这文明就是城市的新潮。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最初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区别。

文化向文明的过渡是以传统的消亡为代价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可扭转。地球史也以证明给我们看人的发展是以动植物种类的集体消亡为代价,也就是说以破坏自然种类的均衡为代价。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方国霸国间的兼并如火如荼,直至帝国统一,文明走上其巅峰,其卦为乾。“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话的意思是,君子(大人)率天而行,拔地而起,蒸蒸日上然后如日中天,但仍然要自强不息,因为乾卦最后一爻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秦帝国,隋帝国,元帝国,和亚历山大的帝国,拿破仑帝国都是辉煌一时,但短短数十年就分崩离析,这都是他们在巅峰状态时未能及时调解文明的“文”与“质”之间的矛盾,他们的物质成就包括政治体制都可光鉴日月,但统治者的精神状态都贫乏太过偏激,升得太高了就会缺氧,精神就会窒息。

 

巅峰经验必须有坚实的体魄和充足的精神。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就只有法律专家为他治国了,隋朝统治者都是北方半开化的大贵族,元蒙统治者更将世界当作了牧场,亚历山大的帝国由马其顿的将军分领,行省制都未确立。拿破仑的手下都是资本家和冒险家。所以,他们的帝国都必须被打破,由另一批人来重新建造。这批人,要有更丰富的精神,包含更多种族,更多阶层,更多职业。

 

第二批帝国属于真正的文明,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来休养生息,调解社会矛盾,教化人民,一般在一百年后到达颠峰。这批帝国在历史上最为持久,影响也最大,他们就是汉帝国,唐帝国,明帝国,罗马帝国,和美帝国等。

 

历史是一个由阴阳两股力量此消彼长的太极自旋系统。

文化与文明就是历史的阴阳两面。“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文化是阴象地为坤,是内涵的,有极强的韧性,凝聚性和持久性。

文明是阳象天为乾,是外延的,具有刚性,扩展性和周期性。

 

文明周期完全依照《易经》先天八卦的模式运行: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巽兑为肩,震艮为足,自震经离兑而至于乾,为天行,是地域性文化发展为普世性文明的升腾历程,自巽经坎艮而至于坤,为地势,是普世性文明化归为地域性文化的衰落过程。

 

震为雷,雷动于地,草蕃蜇惊,潜龙勿用,囊中锥成,这是文明的创生阶段。

离为火,火势炎上,日日维新,见龙在田,与时偕行,这是文明的发展阶段。

兑为泽,泽被万物,近悦远来,或跃在渊,云行雨施,这是文明的融合阶段。

乾为天,天道周行,际会风云,飞龙在天,万国咸宁,这是文明的统合阶段。

巽为风,风闻四海,天下归心,乘龙御天,天下文明,这是文明的综合阶段。

坎为水,水势润下,渐履冰霜,亢龙有悔,革道迷阳,这是文明的衰落阶段。

艮为山,岳峙渊停,行止无常,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是文明的停顿阶段。

坤为地,地塌山崩,大道倾亡,群龙无首,君子归藏,这是文明的解体阶段。

 

创生,发展,融合,统合,综合,衰退,停顿,解体,这就是小至细胞,大至宇宙包括生命以及由人组成的文明体在内的一切有机无机系统的必然走向。

文明的起点扎根于文化这样一个基础。

自然且自给自足的文化一旦自觉地为自己规划,制定一个蓝图,这就是文明的开始。文明的开始不是文字或城镇的出现,而是这一文字的系统化,城镇的规划和国家的出现,而这些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就是扩张和发扬光大。